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而我国机器人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在人口红利不断缺失,制造业从大批量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的形势下,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面对制造业整体升级转型对“智造”的需求,能否通过有效的变革和改进实现企业的柔性生产变得至关重要。
作为数字化的经济时代的标志性工具,机器人从浩瀚太空到万米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正以燎原之势飞速发展。
据工信部消息,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645.8万套,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
在机器人行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同时,小型化、一体化、柔性化也正在成为机器人行业及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无数科幻影视作品中,人形机器人一直是人们对机器人的终极想象,比起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更高维的存在。但由于实现难度太大,一直不是机器人行业的主要形态,直到2022年特斯拉Optimus亮相,人形机器人才慢慢的变成为了国内的市场焦点。
随着人形机器人越来越火,国内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各类核心部件发展也迎来了巨大产业机遇。例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关节中所使用的线性执行器——伺服电缸。
据了解,伺服电缸是一种集成伺服电机、减速器、丝杠、传感器和驱动器的一体化运动单元,具有精度高和负载大的技术特点,能轻松实现精准的速度、位置和力控制,是机器人的核心运动部件。
伺服电缸取代液压和气动的趋势已久,尤其是在工业领域进展很大。跟着社会对人形机器人的期望慢慢的升高,伺服电缸向微型化和小型化的发展的新趋势也更加迫切,特别是尺寸很小重量很轻但精度、力量要求又很高的产品。
我们发现,国内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商——北京因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因时机器人”)从2016年创立伊始便主攻微小型、高精密机器人伺服运动部件领域。公司研发核心产品微型伺服电缸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驱控一体化等诸多优势,填补了国内精密微小型直线伺服运动部件的市场空白,各项性能指标远超海外竞品。
因时机器人创始团队在早期做机器人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具有重度依赖进口,采购成本高,普遍尺寸大等痛点,并总结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三个重要发展的新趋势:微型化、一体化和柔性化。为此,因时机器人微型伺服电缸应运而生。
基于此产品,因时机器人还自主研发出了明星产品——中国首款商业化仿人五指灵巧手,实现了量产,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支持。
据了解,这款仿人五指灵巧手采取了比较经典的六电机驱动的方式,通过刚性的连杆机构与内置的力传感器,能轻松实现整个手间距可靠性和控制柔性。其内部集成6个微型伺服电缸使它拥有非常精密的力控和位移控制,可以抓取不一样的形状、不同软硬程度、不一样的材质的各类物品。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流行普及,因时机器人的仿人五指灵巧手更是供不应求,广受科研机构青睐。
微型伺服电缸是一种小型一体化直线伺服系统,其内部集成了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空心杯电机、丝杆机构、传感器以及伺服控制管理系统,在保证更小体积的基础上实现驱控一体化,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负载大等技术特点,能轻松实现行程范围内任意位置精确伺服控制。
同时,它也是一款微小型的带有伺服功能的线性执行器——通过传动装置把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可以直接集成到机器人本体或末端执行器中驱动机器人实现运动功能,适用于各种需要直线位移和压力的场合。
目前,作为市面上最小的微型精密伺服运动部件,因时机器人微型伺服电缸大范围的应用于高端医疗、新能源、3c半导体以及军工航天等领域,能够说是真正的“小身板大能量”。
在机器人领域,因时机器人微型伺服电缸大多数都用在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复合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及医疗手术机器人中。
在生物医疗领域,因时机器人微型伺服电缸应用于针刺类设备,能有效减小设备尺寸和重量,精准控制刺入深度,提升针刺速度,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应用于电子注射器,可以对给药过程进行精准控制,提高安全性并能有效减小仪器尺寸,提升设备便携性;应用于微创手术器械,能减小设备尺寸,实现精准的力控制和位置控制,并具备数据反馈功能,大大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
在自动化领域,因时机器人微型伺服电缸应用于3C自动化与半导体等行业的精密装配生产线上,可以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和力控压装,提升良品率和生产效率;应用于PCB压贴焊接,能轻松实现对元器件的精准力控压贴,过程稳定可靠,大幅度的提高良品率;应用于恒力打磨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工件表面持续施加恒定压力,保证打磨精度和效率。
在全球化的路上载誉前行,让中国智造享誉世界。在今年6月份的日本工业展上,因时机器人携众多黑科技精彩亮相,引起广泛关注。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国产品牌走出国门,递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科技名片。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不少于10家机器人团队展出了他们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甚至还是首次亮相的新品。
据高盛预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目前,人形机器人赛道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并未形成产业化,随着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码布局,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将有望迎来快速地发展。